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40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46965/50831 (92%)
Visitors : 12741776      Online Users : 2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CCUR > College of Arts >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s  > thesis >  Item 987654321/140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406


    Title: 蕃薯島的風情
    Authors: 吳重安
    Keywords: 蕃薯島、觀念藝術、裝置藝術、動態
    藝術
    Date: 2008
    Issue Date: 2009-08-17 09:54:21 (UTC+8)
    Abstract: 論文名稱:蕃薯島的風情
    校(院)所別: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
    畢業時間與提要別:九十七學年度第一期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許坤成博士 翁美娥博士
    研究生:吳重安 頁數:90頁
    論文摘要
    《蕃薯島的風情》標題所陳述的蕃薯島並不是專門生長蕃薯的地方,顧名思義這裡所指的蕃薯島是一個形狀與蕃薯極為相似的島嶼,一個國家,那就是中華民國-台灣,筆者藉用此一名稱,來進行探討傳入台灣百年的西洋畫與筆者的創作。
    近年來台灣的藝術環境,呈現出異常複雜、多元的風貌,各種觀念藝術Conceptural Art、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動態藝術Kinetic Art紛紛出籠,令人眼花撩亂,而傳統的繪畫藝術卻相對地越顯式微,不禁令人擔憂。尋找蕃薯島藝術創作的主體,一直是筆者創作的目標。而藝術創作更是筆者生命的原動力,筆者在創作過程中都是透過自身的引導、探索,以一步一腳印的方式,獲取創作的喜悅。
    本篇論文《蕃薯島的風情》,有台灣近百年間的歷史、環境與美學等課題的探討,也有依戀與省思,筆者在理論與實務之間追求執中的互補,再逐漸形塑、建構完成圖像作品。並藉由部分台灣當代畫壇現象,以史實、史觀的角度來提出辯證,意圖擎起上世紀末以來的迷失,讓明燈燃起,開啟新的畫風。
    論文架構共分五章,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包括了「創作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與範圍」。
    第二章「創作的理論根源」,內容為「創作的思想基礎」。
    第三章「創作主題的認識」、「台灣風景畫的演進」、「風景為創作主題的緣由」、「創作媒材與技法的的應用」。
    第四章「創作作品的解說」分別有「我的家」等三十一幅寫生油畫。
    第五章「結論」分為「台灣的魅力」與「新世紀的畫風」二個部分。
    關鍵詞:蕃薯島、觀念藝術、裝置藝術、動態藝術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s ] thesi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914View/Open
    吳重安.pdf4120KbAdobe PDF2155View/Open


    All items in CCU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