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195082      線上人數 : 67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圖書館 > 活動 > 專題演講 >  Item 987654321/13545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3545


    題名: 德國人的形象:天使或魔鬼?
    作者: 蕭國忠
    貢獻者: 政治學系
    日期: 2007-04-25
    上傳時間: 2010-08-09 14:29:55 (UTC+8)
    摘要: 康德與黑格爾、貝多芬與巴哈、歌德與席勒,這些人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音樂家與文學家,皆享有世界性的知名度,因此,德國可謂是一個「思想家、音樂家與詩人」的國度。然而,無論德國人曾經對哲學、音樂與文學作出過什麼樣的貢獻,最後,卻產生了罪惡的象徵 ─ 希特勒所實行的、惡名昭彰的種族滅絕統治。

      到底德國人的形象是天使抑或魔鬼?這的確令人困惑。世界各國之中,德國的效率之高獨樹一幟,每一次的改革中,它都成為同類的模範;不過,將此一高效率的模式應用於大規模的種族屠殺,那會是怎樣的一種結果?

      本演講嘗試由交通方面的高速公路、火車與公車,廚房與飲食方面來說明德國人的形象。最後,借用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理論來解釋德國人一度變成魔鬼的原因。
    顯示於類別:[活動] 專題演講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627檢視/開啟
    德國人的形象Germany.ppt71KbMicrosoft Powerpoint257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