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249/51115 (92%)
造訪人次 : 14164059      線上人數 : 74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339


    題名: 林景仁及其《三草》研究
    作者: 沈春燕
    關鍵詞: 林景仁
    林小眉
    板橋林家
    三草
    東寧草
    摩達山漫草
    滿洲國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09-08-12 13:34:05 (UTC+8)
    摘要: 近年來,臺灣文學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但研究多偏向現代文學。其實古典詩歌從詩經、漢魏古風樂府、唐詩到宋元明清一路下來展現各種風貌,變化各種光采。古典詩歌的種子也散播到臺灣,它吸收臺灣土地的營養,接受臺灣風情的薰陶,長成結實纍纍的大樹。臺灣古典詩歌中的人物風情皆為我們熟悉,甚至能親眼所見,更令人感到可親。
    林景仁出身臺灣第一大家族,最後卻困扼萎頓,英才早逝;受過傳統儒家薰陶和西方教育;處於維新變革的時代,歷經甲午戰爭、乙未割臺、列強侵戰、革命起義、軍閥割據;生長在臺灣,旅居中國、南洋、歐日等地;恥為異奴,最後卻依附偽滿政權。林景仁不凡的家世,豐富精采又曲折多變的人生,不同於其他臺灣傳統詩人。
    林景仁傳世《三草》乃《摩達山漫草》、《天池草》、《東寧草》,藉由研究作品,探討其風格藝術及精神風貌外,進而對其作品在臺灣古典文學中作一定位。
    本論文共分七章,茲將綱目及主要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範圍、方法與撰寫程序。
    第二章敘述時代背景,分成清領時期、日治時期、文教概況三節。分述清朝
    治臺政策、甲午割臺始末、日本治臺政策,說明當時社經狀況,並介紹從清領到日治,教育制度和文學風潮的變化。
    第三章分別介紹林景仁的生平事蹟、師承交遊及先世族屬,以此為基礎,為其制定繫年暨大事表,以明其一生之遭遇變化。並特別整理林家先世的行誼作風,以見林家興起緣由及對林景仁之影響。
    第四章介紹《三草》一書,解釋其名之由來及刊刻發行狀況,接著說明各版本的差異,最後蒐集林景仁不見於《三草》內,散佚於各處之作品。
    第五章將《三草》的作品依照遣興抒懐、詠史懷古、寫景紀遊、風土民情、酬贈題寫等主題分類,論述探討詩作內容。
    第六章論述林景仁詩中的創作技巧及藝術特色,並進一步分析其在作品中所呈現的思想意蘊,及情感胸懷。
    第七章結論,羅列前人對林景仁的評價,將研究所得做一歸納,總結其詩作之文學價值。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398檢視/開啟
    沈春燕01.pdf98KbAdobe PDF319檢視/開啟
    沈春燕02.pdf223KbAdobe PDF305檢視/開啟
    沈春燕03.pdf1925KbAdobe PDF1367檢視/開啟
    沈春燕04.pdf178KbAdobe PDF212檢視/開啟
    沈春燕05.pdf10668KbAdobe PDF3016檢視/開啟
    沈春燕06.pdf125KbAdobe PDF241檢視/開啟
    沈春燕07.pdf399KbAdobe PDF449檢視/開啟
    沈春燕08.pdf781KbAdobe PDF638檢視/開啟
    沈春燕09.pdf391KbAdobe PDF805檢視/開啟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2006-2025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