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假日旅遊已成為國人週末休閒活動首選,座落於臺北近郊之行義路溫泉區早已成為臺北都會居民泡湯、餐飲、遊憩之主要地區之一。隨著遊客不斷的增加,行義路溫泉區之泡湯服務設施、建物、以及交通設施等不斷增加,且其中大多屬違規興建使用者。行義路溫泉區在放任違規興建之情況下,土地與溫泉資源不當或超限之情形日趨嚴重。為期保育與合理利用行義路地區之溫泉資源,以及有效規範該地區之土地利用,保護當地自然環境與景觀生態,本研究以中央研究院2004年完成之「臺北市溫泉區地質、資源及使用情形調查分析」所劃設的行義路溫泉區為調查研究範圍,採用環境規劃之土地適宜性分析方法,分析該地區之土地使用之適宜性,然後以績效分區管制之概念,劃設功能性之績效管制分區,以及進一步研擬績效分區管理之策略。本文採用了土地適宜性分析(LSA)以確認研究區域中的自然資源對於溫泉開發的能力和限制。而在土地適宜性分析過後所得到的結果,將能夠區分出適合溫泉開發的地區,以及需保護、保育的區和其他可能的用途。而依照溫泉資源、土地容受力以及社會經濟需求所劃設出來的土地分區即為績效分區。而對於績效分區的劃設根據以及方法則會在之後的研究中提出以及繼續進行。本研究過程主要分為下列5個步驟:(1)界定分析時所需要的標準準則;(2)收集資料(包括:自然環境,溫泉資源,土地覆蓋,土地使用,人類活動,公共設施和自然災害等) ;(3)地理資訊系統(GIS)的使用和資料處理;(4) 利用層級分析法,分析各準則之間的相對重要性,給予權重; (5)利用線性組合法,分析瞭解土地適宜性,和各種可能的土地使用方式;(6)結論分析和對於績效分區進行劃設。而最後主要的研究成果內容包含了:(1)四種土地分區的劃設:溫泉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以及核心保護區。(2)將所得到的土地使用適宜性圖和基地中現存的土地使用行為做比較,來檢視研究結果是否合理,以及現存的土地開發其位置是否適宜。(3)最後,依分析結果來對於整個研究區域提出土地使用與績效分區劃設上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