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28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46965/50831 (92%)
Visitors : 12651059      Online Users : 55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289


    Title: 臺北市迪化街街屋不同構造形式建築物耐震補強之研究
    Authors: 游宗樺
    Keywords: 構造形式
    補強工法
    地震反應
    耐震能力
    Date: 2008
    Issue Date: 2009-08-11 11:57:06 (UTC+8)
    Abstract: 臺灣歷史建築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及歷史意義,因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地震造成相當多古蹟及歷史建築損害,使得當今相關產學機構對結構安全部分相當重視,雖現今關於耐震技術已經累積相當豐碩的成果,但對於將此技術應用於歷史建築上之研究,國內相較於國外是略嫌不足的,本研究藉由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帶做為研究案例,並以ETABS程式分析模型瞭解結構基本動力特性。
    本研究先彙整迪化街街屋建築物的構造形式,而在彙整後得知迪化街不同構造形式的街屋建築物構造形式可以約略歸納出五種類型:
    (1)全磚造(2)土墼磚(3)磚造+石牆(4)磚造+土墼磚(5)土墼磚+石牆。
    這五種構造形式在迪化街街屋建築物為主要構造形式,而以最新耐震規範評估其耐震能力,均嚴重不足,急需進行結構補強。
    所以本研究先探討未補強時迪化街街屋建築物的耐震評估,之後再分析補強後的地震反應,最後再以裝置被動消能元件補強方法,評估裝設位置、數量、及工法,是否能夠有效解決迪化街街屋建築物耐震能力不足之困擾。
    經由分析之探討,本研究可得以下3點結論:
    1.原構架分析中震動週期部分因土墼構造其勁度低致使得出最大震動週期與其他原結構震動最大震動週期相差16倍,而土墼與紅磚混合式構造與其他原結構最大震動週期也差達11倍,相對各項地震反應也會因震動週期影響而變大。
    2.經五種地震反應分析後其週期、剪力、位移角、頂層加速度等四項,在其反應出來的效果其差異並不會太多,而位移控制的部分再補強後,所呈現出的效果差異最多,由此可以推論,在迪化街街屋建築類型對地震之反應,應以控制位移為重點所在。
    3.經耐震能力分析後可得知三種補強之耐震能力值,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磚牆面外耐震能力時,影響結構行為最大的為磚與磚之間黏結材-灰漿,其會影響磚體耐震能力分析中剪力塑鉸與彎矩塑鉸值。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 thesi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409View/Open
    游宗樺.pdf10288KbAdobe PDF2057View/Open


    All items in CCU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