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285
|
Title: | 以人體舒適度檢視台北市公車專用道之設置-以羅斯福路段為例 |
Authors: | 胡文菖 |
Keywords: | 熱舒適度 公車專用道 微氣候 都市熱島 都市設計 |
Date: | 2008 |
Issue Date: | 2009-08-11 11:23:09 (UTC+8) |
Abstract: | 公車專用道在一般道路中劃立專用車道線,提供公車行駛,適當的距離或道路交叉口設立候車亭,服務乘客搭乘公車的行為。都市交通環境中,公車專用道扮演大眾運輸重要角色之一,提高行車速度,縮短移動所花費的時間,減低人在都市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負面影響。對整體而言,提高都市活動效益、改善交通安全,從公車營運的角度而言,主要提高服務水準、降低營運成本,但設置的根源卻較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
提供乘客舒適的旅途,是搭乘公車的過程必須具備的條件。人在等待、搭乘、轉乘等乘車的行為,暴露在車行的環境,影響到乘客的對環境舒適度的感受。ASHRAE標準中將熱舒適定義為對熱環境表示滿意的意識狀態。人們在夏季時希望有個通風的遮蔭處可以避暑,冬天時反而藉由充滿陽光且可避風的環境或加厚衣物並增加活動量來取暖。人體熱舒適度主要受到外在環境氣候與人體本身因素的影響,外在環境氣候因素包含氣溫、濕度、氣流風速及輻射溫度;人體本身因素包含代謝率(運動量)及衣服絕緣值等影響。
近年來政府提倡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時,大都以都市活動效益、改善交通安全、提高服務水準、減少空氣污染與降低營運成本為考量,卻較少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考慮大眾運輸的規劃方式。公車專用道設置後,乘車者必須行走行人穿越道至快慢車道的分隔島上候車,該候車環境缺乏大面積的遮陽處與調整微氣候的行道樹,並受到兩側汽車散發的高溫與路面柏油材料散熱的影響,降低人們候車時的熱舒適性,因而可能間接影響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的意願。
本研究以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從最直接影響使用者生理的人體舒適度來評估公車專用道設置後的影響,就人體舒適度比較公車專用道的候車環境與未設置前路邊候車的情況。研究範圍以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上,羅斯福金門街口站、台電大樓、捷運公館站及師大分部站,共四站。研究成果可供規劃者,作為一種由下而上的規劃模式,以使用者的生理感受的方向作為公車專用道設置的考慮因素。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所] 博碩士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 0Kb | HTML | 530 | View/Open | 胡文菖.pdf | | 5708Kb | Adobe PDF | 2819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CCU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