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119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49/51115 (92%)
造访人次 : 14162248      在线人数 : 62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1197


    题名: 等待被瞭解的記憶:一位憂鬱症患者接受表達性治療之心象經驗探究
    作者: 姚珮華
    关键词: 憂鬱
    表達性治療
    自發性心象
    詮釋現象學
    主題分析法
    日期: 2008
    上传时间: 2009-08-06 13:13:01 (UTC+8)
    摘要: 研究的動機,來自於我的憂鬱情緒與藝術創作的體會,進而引發藝術心象與憂鬱之間關係的探問。
    本研究訪談一位經由精神科醫師診斷為憂鬱症,並且接受過表達性治療的當事人,訪問該當事人於表達性治療過程中的心象經驗,透過詮釋現象學方法論觀點來呈現心象內容與意義,並深層理解這真實的經驗,以及所帶來的影響。在資料蒐集部份採「半結構深度訪談」獲取文本,繼以「主題分析法」進行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研究結果的部份,站在我與受訪者互為主體的平台上,根據全部文本資料,共萃取出在接受表達性治療中心象經驗的五個共同主題:分別為(一)家似戰場吾成驚弓鳥;(二)母愛的失落,愛母的遺憾;(三)無能、無助、無望成無形箝制;(四)鬱中得靈感,苦質生接納;(五)對「自我的知」獲新生。依上述找出的五個主題說明、詮釋童年受傷情境對受訪者產生的深刻撞擊,體悟到因童年家庭生活而產生籠罩於害怕與孤單的氛圍裡,瞭解此經驗帶來的省思與新意義。
    最後依據上述的主題分析結果,提供對憂鬱症、藝術治療運用的再理解觀點。
    显示于类别:[心理輔導學系暨心理輔導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1379检视/开启
    姚珮華.pdf7057KbAdobe PDF4668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