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2/50828 (92%)
造訪人次 : 12488853 線上人數 : 65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社會科學院
經濟學系暨經濟學系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社會科學院
>
經濟學系暨經濟學系碩博士班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44482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44482
題名:
台灣糧食安全與主要農糧政策分析
Food Security and Major 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Taiwan
作者:
金柏學 (Chin Pao-Hsueh)
貢獻者:
經濟學系
關鍵詞:
糧食安全
糧食自給率
臺灣農業政策
日期:
2018
上傳時間:
2019-06-10 15:17:41 (UTC+8)
摘要:
農業是國家整體經濟非常重要的基礎,2008年全球發生糧食危機後,我國意識到台灣糧食自給率偏低(2008年以熱量計算之糧食自給率為32.7%),2016年以熱量計算之糧食自給率為31%,休耕地過多等問題,於是政府陸續實施活化農地政策如小地主大佃農、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及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因應。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政策背景與目標,因此本文整理1945年至2018年的台灣主要農業政策演變與剖析施政效果,並分析影響台灣糧食安全的供給面與需求面的因素。
1945-1980年,為穩定國民糧食需求及加速基礎民生建設,需要擴大農業生產,維持低糧價,主要政策為: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稻米保證價格收購。1980-2008年,稻米生產過剩及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必須降低稻米供給,調整生產結構,開始實施稻米生產及稻田轉作六年政策及水旱田利用調整政策。2008-2018年,爆發糧食危機後,開始以活化過多的休耕地為目標,推動小地主大佃農、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等計畫。
主要影響糧食安全的供給面因素:原油價格、生質能源作物種植、氣候變遷、預期心理、耕地面積。影響糧食安全的需求面因素:全球人口增加、飲食結構改變。提高台灣糧食自給率的方法:食農教育、推廣農食產品產地標示、推動地產地銷、低碳飲食、食物里程。
顯示於類別:
[經濟學系暨經濟學系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392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