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Item 987654321/4445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47249/51115 (92%)
造访人次 : 14154844      在线人数 : 64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CCU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44454


    题名: 發展一個適合西北太平洋海域之熱帶氣旋潛在生成指數
    Developing a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potential index fo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basin
    作者: 蕭立朋 (Hsiao, Li-Peng)
    贡献者: 地學研究所博士班
    关键词: 全球暖化
    颱風活動指數
    西北太平洋
    GPI
    Western North Pacific
    日期: 2018
    上传时间: 2019-06-10 13:49:35 (UTC+8)
    摘要: 摘要

    熱帶氣旋是對人類造成經濟損失及人員傷亡最大的天然災害,全球暖化的情況下熱帶氣旋的氣候變化,一直以來都是氣候學界中相當熱門的議題。本研究透過比較早期美國學者依曼紐-諾藍(Emanuel and Nolan 2004)提出之颱風生成潛在指數(Genesis Potential Index, GPI)和後續依曼紐以濕熵差取代相對濕度之改進版本χGPI指數(Emanuel 2010),以及Tsou and Chiang (2016)針對GPI指數提出修正的版本Modified-χGPI指數,並發展一個更適合推估西北太平洋海域颱風活動變化趨勢之χMqGPI指數。
    我們利用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提供之颱風最佳路徑資料(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 IBTrACS)以及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之大氣海洋再分析資料ERA-Interim,詳細診斷分析上述五個颱風活動潛在指數的表現,除了Modified-GPI指數外,另外四個指數都能反應台風活動季節上的變化。在反應颱風活動年代際變化趨勢方面,以χMqGPI指數掌握較好;空間分佈上則是傳統GPI指數與MqGPI指數模擬較好,其次為χMqGPI指數。
    藉由比較IPCC AR5與再分析資料的結果後,我們選用三種表現較佳颱風生成潛在指數(χGPI、Modified-χGPI、χMqGPI),利用IPCC AR5 暖化情境RCP8.5的模式資料來討論暖化情境下颱風活動可能變化,以及造成此便化背後之物理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在暖化情境下,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沒有明顯變化,但颱風活動路徑有偏北趨勢,可能和太平洋副高強度在暖化下偏弱有關。

    關鍵字: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熱帶氣旋生成潛在指數、IPCC AR5。
    显示于类别:[地理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173检视/开启


    在CCU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