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 基隆河中上游河谷地區土地利用之研究 The study of Land Uses along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 of the Keelung River |
作者: | 劉承洲 |
貢獻者: | 地理系 |
日期: | 1979-11 |
上傳時間: | 2016-06-29 15:44:03 (UTC+8) |
摘要: | 基隆河中上游河谷地區位於台灣東北角,境內多山,平地狹小,各項土地利用深受自然與人文環境之影響,致其發展頗多差異。蓋此河谷,兩側山丘夾峙,一谷中穿,形成台北盆地、基隆港口、宜蘭平原之天然孔道,鐵路公路穿行其間,運輸倉儲頗爲發達,此其一。群山突兀,溪谷縱橫,地形崎嶇,不利農耕,農業發展深受限制,此其二。上游谷地僻處山區,人口稀少;中游谷地位置優越,人文蒼萃,因而建築用地面積懸殊,此其三。北基運輸走廊介於台北基隆之間,交通方便,市場廣大,有利於工業發展。惟空間狹小,地形零碎,工業用地難求,此其四。基隆河中上游山地盛產煤炭,金瓜石九份出產金銅,對台灣經濟建設頗多貢獻,此其五。山區終年濕潤,青山茂林,爲其特有之地理景觀,此其六。由於本區土地利用甚爲複雜,故研究此一問題深具地理意義。
本文係從地理學觀點,探討本區土地利用相互差異之地理因素,並提出改進意見,以達地盡其利目的。
全文共分六章,凡十萬七千餘字,各章內容簡述如下:
壹、緒論 說明本文研究範圍、地理位置與研究方法,並論述台灣河谷坡地之開發利用,必須基於地理因素,作深入之分析與妥善之規劃,始能發揮土地利用之最大效益。
貳、土地利用分佈 敘述本區農地、林地、礦場、建築用地、工業用地、運輸倉儲用地之利用狀況,分析各項土地利用因受自然與人文環境影響,致其發展頗多差異之原因。
參、農業土地利用 以自然地理因素如何影響本區農業土地利用爲主題,敘述地形與農地分佈、氣候與作物栽培及土壤分佈與農作影響,並提出適應地形、氣候與土壤之增產方法與建議。
肆、天然資源利用 說明森林與水土保持之關係,論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之地理因素,並列舉林地與礦區環境惡化之原因及其改進方法。
伍、聚落分佈與發展 以聚落分佈爲經,以建築用地、工業用地、運輸倉儲用地爲緯,依據本區自然與人文環境,分析其分佈與發展之地理因素。
陸、結論與建議 針對本區土地利用得失,列舉興革意見。 |
關聯: | 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 ; 3期 (1979 / 11 / 01) , P187 - 307 |
顯示於類別: | [地理學系] 學報-華岡地理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