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7184/51050 (92%)
造訪人次 : 13973360 線上人數 : 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CCUR
理學院
理工學院
地理學系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CCUR
‧
管理
文化大學機構典藏 CCUR
>
理工學院
>
理學院
>
地理學系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28149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8149
題名:
發展與未發展熱帶氣旋之熱動力結構特徵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ing and Nondeveloping Tropical Cyclones
作者:
黃紹欽
貢獻者:
地學研究所博士班
關鍵詞:
熱帶氣旋
繼續發展
未繼續發展
機載雷達
軸對稱結構
視熱源與視水氣匯
帶狀化時間
日期:
2014
上傳時間:
2014-09-18 14:22:13 (UTC+8)
摘要:
本研究使用2008年TCS08/T-PARC實驗期間所獲得之機載雷達觀測資料,針對未發展(TCS025)、繼續發展(如麗颱風前期,preNuri-1與preNuri-2)與成熟期(辛樂克颱風,Sinlaku)颱風個案,探討大氣環境特性、回波結構、加熱效應及帶狀化時間效應對熱帶氣旋之影響。
熱帶氣旋中心半徑10公里內之平均垂直結構顯示,可繼續發展之熱帶氣旋具有下列特點:1) 上升運動;2) 中對流層(4公里以上)有明顯加熱;3) 低層徑向內流與中高層徑向外流,中層徑向外流隨系統增強而增強,此外流不僅可讓低層輻合增強,同時也可讓上升運動更加顯著;4) 低邊界層正切向風存在;5) 地面已有正渦度中心存在。
軸對稱結構顯示在成熟期及可繼續發展之颱風個案中具有以下特徵:1) 氣旋中心為最大加熱中心;2) 半徑30公里內有組織良好的深對流或眼牆存在;3) 眼牆上有上升運動及最大切向風;4) 近地面正渦度中心存在;5) 氣旋中心半徑10公里內有發展較深之內流、半徑10-40公里間,低層(3公里以下)內流及高層外流,高層外流可延伸至15公里高處。未繼續發展個案在近地面並無正渦度中心且回波分布較均勻,未發現有組織之強對流或眼牆存在,環境則以下沉運動為主,而在風暴相對徑向風部分,3公里以下分布較均勻,皆為內流,表示TCS025的近地面風場為均勻指向中心,旋轉分量較小;3公里以上有外流,但外流僅能達到8公里左右,再往上又轉為內流。
熱力反演結果顯示若使用不同資料進行反演時會有不同之結果,ERA-Interim再分析資料之熱力反演結果顯示四個個案的Q1自1000-100 hPa皆為加熱效應,繼續發展與成熟期的個案呈雙峰結構,極大值位於800 hPa與300 hPa,未發展個案則僅有高層(300 hPa)有極值出現。ELDORA反演在繼續發展(preNuri-1及preNuri-2)及成熟期(辛樂克颱風)的個案中有明顯的加熱效應,特別是在800 hPa以上,而未繼續發展之個案(TCS025)低層加熱率接近0,中層甚至為冷卻效應。
帶狀化過程分析顯示發展成熟的個案中,短帶狀化時間多分布在眼牆外側,抑制眼牆外圍的對流發展,可繼續發展的個案則可發現帶狀化時間分布較零星,帶狀化時間分布較無組織且也僅分布在強回波邊緣,強回波邊緣有較短的帶狀化時間,環流中心則多屬長帶狀化時間,而未能繼續發展的個案則有明顯的帶狀結構,將渦度向外撕裂,使對流不易發展。
顯示於類別:
[地理學系]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fb140918142013.pdf
21552Kb
Adobe PDF
985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