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46962/50828 (92%)
造訪人次 : 12563922      線上人數 : 72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CCU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27351


    題名: 警察防治少年犯罪工作執行之研究-以基隆市為例
    作者: 李亨明
    貢獻者: 中山學術研究所
    關鍵詞: 少年犯罪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2014-05-30 14:36:44 (UTC+8)
    摘要: 少年犯罪在近年來受到媒體的大幅報導已成為目前警察工作的重點項目之一。因此,近年來警察機關為了要防治少年犯罪,除了於各縣市警察局成立專責處理少年問題的少年警察隊之外,也辦理了一系列的警察機關防治少年犯罪之執行計畫與專案。雖說警察有維護社會治安之職責,然而,依據現行相關之少年法規,警察對於少年的各項偏差行為似乎僅有輔助司法機關及社會福利機關之職責;因此,上述有關警察機關防治少年犯罪的計畫與專案,不但在規劃上有所矛盾,在執行上也有所困難。這除了是因為警察在養成教育的過程中並未有相關少年事件處理及輔導的訓練,而且在警察機關重視刑案績效的傳統組織文化下,警察對於少年工作長期忽視;同時,這也牽涉到警察在防治少年犯罪工作上的角色及定位問題。
    本研究之目的係在探討警察於防治少年犯罪工作執行上所遭遇的困境及相關少年工作人員對於警察防治少年犯罪工作之認知與態度。本研究以基隆市為研究範圍,採取質化之深度訪談與量化之問卷調查方法,針對基隆市從事相關少年工作人員,包括警察人員、學校訓輔老師、社會福利工作人員,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適當樣本人員進行訪談及問卷調查,所得資料經分析歸納後與相關文獻探討做相互驗證,並獲得研究結論及建議。
    本研究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及相關名詞定義(少年、少年觸法行為、少年虞犯行為、少年不良行為)。第二章為文獻分析,從少年法制的發展、變遷、立法精神與法律規範,說明臺灣地區警察在防治少年犯罪工作上的法定角色及定位。其次,分析台灣地區少年犯罪狀況與基隆市少年犯罪現況;探討台灣地區警察防治少年犯罪之作法及基隆市警察局防治少年犯罪工作現況。最後並就美國、日本、香港警察在防治少年犯罪工作上的作法加以介紹與比較。第三章為研究設計,說明本研究之定位與性質、研究構想與架構、研究樣本選取方式、研究工具之採用、資料分析方法。第四章為基隆市警察防治少年犯罪工作之實證分析,內容包括基隆市警察人員、學校訓輔老師、社會福利工作人員之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資料之取得、問卷調查資料之蒐集、深度訪談資料之分析、問卷調查之敘述性統計分析等,相關分析結果並以圖表之方式呈現。第五章為研究結論與建議,研究結論從少年法制、警察執法、少年警察隊角色功能、警察機關少年工作績效評鑑、少年偏差行為統合機構之建立等五大項分別提出研究心得。而研究建議則分別從提昇少年警察隊人員專業知識、推動少年輔導委員會法制化、加強落實警察與學校及社區聯繫工作、廢除警察機關對於少年工作績效評比規定、修法賦予警察對於少年虞犯或不良行為有處置決定權、落實少年事件處理法有關轉向處分之規定、優先補足各地方政府有關少年輔導社工人員、充實各級學校輔導室功能、重新檢討學校教育政策、整合現行少年法制,建構以少年福利為中心的少年法等十大項,提出研究建言。
    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投資少年就是投資未來。因此,對於少年犯罪防治工作不但是警察的治安工作項目之一,更應是國家的整體重要政策。本研究相信,建立整體的防治少年犯罪政策,並將警察、司法、社會福利、教育等機關統合,建立以少年福利為中心的整體法令與政策作為,將是未來不可避免的道路。
    顯示於類別:[國家發展與與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博士班]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CCU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